“哦!”赵志皋精神一震,他如今是疾病乱投医,只要有可能解决目前这尴尬困境的办法,都值得一试:“思白,什么办法?老夫洗耳恭听。”

    董其昌赶紧行了一礼,语气诚惶的说道:“元辅折杀学生了,其实学生也只是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不算办法的办法而已,也不知可行与否。学生斗胆问元辅一句,如今什么事情是我大明文武百官最在意的?”

    赵志皋捋了捋胡须,这并不算是难以回答的问题:“当前百官最在意的事情无非两件,一件是一直以来悬而未决的国本之事,另一件便是当下与倭国关于朝鲜的和谈之事。”

    “元辅高论,学生认为也正是这两件事。不过,学生以为,相比于朝鲜的战事,持续了十多年的国本之争才是重中之重,最能引起百官的关注!学生的想法很简单,石大人所力争之事,不过是还处于次要地位的朝鲜战事,那么是否可以转移视线,让百官把目光集中到国本上来呢?到时为了国本这更大更重之事,想必石大人也会识得轻重缓急,放下对朝鲜事务的关注,转而集中到国本上来。”董其昌点了一下,半遮半掩的说道。

    赵志皋眼前一亮,想了想,这确实算是个还算可行的办法。国本之争已经持续了数十年,是大明的第一重要之事,自然能足够吸引群臣的注意。只要重新挑起来这件一直都热度不减、群臣为之相争了数十年的事情,石星还会冒着大不韪一直纠缠于朝鲜之事吗?要知道这些年来,朝廷早就形成了一套辨别忠奸的新方法,那就是看你是否“争国本”!

    这确实是一个转移注意力的好办法!

    看到赵志皋有些兴奋的神情,董其昌提醒道:“元辅,我大明自立国以来,皇子还没有出现过加冠和选妃之后,仍然没有封号的情况。所以,只要是大皇子能加冠和选妃后,那就代表成年了,皇上还有何理由阻止立储之事?何况,皇子成年后,要么封王,要么立储,不然对于皇子所娶的妃子,还能称呼皇子妃不成?那岂不是被天下人笑话?至于封王,有三王并封之事在前,此路已是不通,仅剩下立储可行!如果成行,历时数十年的国本之争在元辅手中有了结果,那绝对是让天下士林传唱的美谈,更可以让元辅名垂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