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舅舅,你们说的都对,如果我爹哪天回来,我第一个替我娘出气。”

    敌众我寡,打不过就加入,张曙光毫不犹豫的加入到了舅舅的阵营当中。

    人家的妹妹受了这么多苦,总不能不让人家发牢骚吧。

    而且别看姥姥家人多势众,可从来都不是不讲理的人家。

    当年只是怕闺女在张庄受苦,才想着把她接回去,可不管他们对自己的父亲怨念再大,也不曾迁怒到爷爷奶奶身上,依然对他们兄妹三个疼爱有加。

    “大外甥说得好,舅舅们没白疼你,你娘也没白遭这几年罪。”

    张曙光这么一说,就更合几个舅舅的胃口了,拉着他又喝了起来。

    最后,还是姥姥胡巧珍把舅舅们骂了一顿,才算是勉强结束了这场酒局。

    张曙光没有厚此薄彼,在姥姥家也说了可以收购山货的事情,姥姥一家听了自然欣喜万分。

    解放前姥姥家就开始做豆腐,几个舅舅也做过走街串巷的货郎,骨子里就有做生意的基因。

    现在停掉豆腐坊,安心下地挣工分,也只是因为粮食短缺,豆子很难收购的原因。

    听到张曙光说,山货可以换钱,也可以换粮食或者布料之类的东西,整个苏家都在蠢蠢欲动,恨不得现在就进山。

    喝完了酒,张曙光的脑袋昏昏沉沉的,在表哥床上睡了半下午才醒了酒。

    张曙光起来的时候,姥爷和四个舅舅已经起来了,正在堂屋里和娘说话。

    弟弟妹妹不在姥姥家,跟着几个表侄表侄女出去玩了。

    六七十年代,不存在不放心孩子出去玩的情况。

    能在孩子出门之前,交代一句别去河里玩水,就算是细心的家长了。

    “大外孙醒了?口渴了吧?赶紧过来喝口水。”

    张曙光坐在姥姥身边,端起一碗热水,小口小口的喝着。

    等弟弟妹妹玩得满头大汗的回来,太阳也快落山了,张曙光询问了母亲要不要现在回去。

    “回什么回?吃了晚饭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