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太妃有些恨铁不成钢,自己一手养大的小孙女竟是如此的沉不住气,生怕嫁不了辛家小子。

    怎么会是辛家呢?

    元太妃觉得有些迷乱。

    “罢了,罢了,就遂了你的愿,要不然某个小丫头心里不知晓要怎么骂我呢,我这个老婆子不做那个坏人。”元太妃到底服了软,竟是松了口。

    辛绥宁本以为还要费些功夫,眼下听着这话竟是忍不住傻了眼。

    温怀瑜是个情绪外露的,当即就央着辛绥宁的胳膊说:“绥宁哥哥,你听到了没,祖母同意我们的婚事了。”

    辛绥宁就点了点头,同太妃郑重其事道:“太妃放心,我今后一定会对怀瑜好的。”

    “你敢不好。”元太妃瞪起眼睛来,“我们端王府不会放过你的。”

    温怀瑜有些不忿太妃吓唬辛绥宁,就央道:“祖母,哪里有那些事,绥宁哥哥会对我很好很好的。”

    “还有……绥宁哥哥就喜欢教书,我们不要让他做旁的好不好?”娇嗔的少女半带央求的看着元太妃,任是铁汉也化成了柔情。

    “你个小没良心的,将你抚养长大的是老身我,你这还没出嫁的,竟是胳膊肘往外拐。”元阿踢飞很不满,又同辛绥宁道:“不过话说回来,难为你这孩子没那些弯弯肠子,是少有的至纯至善之人,老身这一生见了那么多人,你是最独特的那一个,仔细想想就怀瑜这么个心性,也许你才是最适合他的。”“罢了,喜欢什么就去做什么,没必要为着别人的看法去做一些不喜欢的事情,免得你们小夫妻都生了厌,再者,便是你们什么都不做,辛府和端王府也能给你们体面。”

    辛绥宁闻之大喜,同温怀瑜一道同太妃道谢。

    这事也算是定了。

    了却一桩心事,辛魏氏难得的疏开了眉目,精神好上了许多,同元太妃商量了许多事情,天色将暗的时候,这才出来。

    辛九娘许久不见母亲,就将辛魏氏给拉到房里,好生说了会话,说起来辛九娘对刚刚元太妃提起祖父来很是有些不解,便径直问辛魏氏说:“以前只听闻祖父和元太妃年幼时相识,旁的倒是没有了,可今日看着太妃提起祖父时的神情,却是很有些不同。”

    “咱们家后花园里种的那许多梅花树,你当是什么,不曾听闻过太妃也是最喜梅的?”辛魏氏这才同女儿说起过往很久之前的事情了,“这事我也是听旁人说的,做不得数的,姑且算是我们母女的戏言,不可当真,就当年辛家还没这么大的势力,同元家相差不大,你祖父和太妃青梅竹马,总生了些情愫,老太爷便去元家求亲,可元家一门心思想让如今的太妃,当年的元姑娘攀高门,看不大上你祖父,便婉拒了这门亲事。”

    “怪你祖父当年不坚持,总想着说要做出一番事业来,便远离家门,去到外头,也不过三五年的功夫,宫里选绣娘,元家将太妃给送了进去,等你祖父回来的时候,早就见不到太妃了,自此心灰意冷,就听着家里人的话娶了你祖母,都以为今生今世再也见不着了,不成想经年以后,元家的姑娘被先帝看中,封了妃,再然后生了儿子,成了太妃,越发的尊贵,刚刚好先帝为端王划分的封地就是鄞都,太妃跟着端王过来,曾经的青梅竹马却成了冤家。”

    辛九娘不知道这其间竟还有这一层关系,怪道太妃后来的神情有些不对。也只能说一声“造化弄人”了。

    辛魏氏有些感慨说:“也幸亏有着你祖父和太妃的这些陈年往事,太妃估计也是想起了这些,才同意了绥宁和郡主的婚事。”

    辛魏氏最看不得子女的心愿落了空。

    “那小姑……”辛九娘有些诡异的神情看向辛魏氏,“若按着时间来算,小姑正好是在太妃来到鄞都之后不久出生的,祖母不喜欢小姑,偏太妃极喜欢小姑,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