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几人的目光,关宁淡淡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他们要罢考朕有什么办法?”

      几人神情错愕。

      都没想到关宁说的这么随意。

      这根本就不是处理事情的态度。

      松永年还以为陛下年轻,不知这事情的严重性。

      朝廷好不容易开一次恩科,结果却无人响应,纷纷罢考。

      影响最大的是朝廷的公信力。

      随之那些本就不支持推行新政的官员们会抓住机会,趁势谏言。

      那就不止是上京这一城了,而是全国!

      这影响会多大?

      必然会引起朝野动荡,就当前这种情形与之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

      松永年不敢说的太直接,就是委婉道:“陛下开恩科,但无人应试,这不是让您难堪吗?”

      “没关系。”

      关宁随意道:“朕不怕打脸。”

      “打脸?”

      他们都不太明白这词是什么意思。

      “就是你们说的难堪。”

      关宁开口道:“内阁拟旨,礼部公宣,就说朕准备开恩科取士了。”

      “那要有出现大规模罢考之事呢?”

      松永年还是不放心,必须要提前预想出解决方案,真到那个时候可就晚了……

      “有罢考者祸及三代,不得参考,朝廷绝不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