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关宁安排周擎等人立即整顿安北军,重新划编将不忠之人该调离调离,该处置处置。

      同时关子安等人所做恶事也在军中传开,他早就引起诸多将士不满,因而在整编过程中,也并未遇到有抵抗之举。

      大局已定。

      安北大营十余万大军归于关宁麾下,算上之前周擎,李福带过去的人马,总数共计十三万……

      再加之关宁原有镇北军及关家军,还有新成立的关宁铁骑,有近三十五万大军。

      这已经是相当强大的军事力量,这还不算他曾在陇州留有的布置。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隆景三十年八月十八日,史称大康内战日。

      镇北王关宁与北方云州阳台城宣布发布征讨檄文。

      发布檄文是一个必要的环节,就是告诉全天下,我要清君侧(造反了)

      檄文写的好,就能引起更多的人的共鸣(蒙骗)。

      这也是个技术活,必须有文采有学识的人来写。

      本来是要关子安写的,但他肯定不会配合,只能先写出来,让他签个字,然后再宣传宣传,就是他写的了。

      总是要有人来执笔的。

      可关宁手下多为良将,舞刀弄枪的一抓一大把,找个写文弄墨的可就太难了。

      这也是一个弊端。

      一直以来关宁都是到处打仗,军事方面极强,可谋士方面严重短缺。

      到关键时刻没有可用之人。

      这时庞青云举荐了一个人,此人名为公良禹,现年四十五岁。

      说起这个人,在北方很多人都有耳闻,关宁也听过他的声名,此人经历颇为传奇,他曾参数次科举,学识渊博并写的一手好文章。

      但每次参考都未得高中,原因就在于他曾在科举文章中抨击过隆景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