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移动硬盘里有一个“宝库”,那就是杨铭读大学的时候,在网上花几百块美元买的一个电子图书库。因为国外的大学还是习惯使用传统的图书馆,对图书的网络化、电子化不太重视,做课题的时候有些基础资料经常要跑图书馆去查。杨铭懒得跑图书馆,先是花二十多美元买了个国内超星电子图书馆的帐号,结果用着时好时坏,后来趁回国的时候干脆买了个装载着超星汇雅数字图书馆的移动硬盘解决问题。这玩意花钱买的,一直没舍得扔,退学后有时查资料看看书什么的,也会拿出来用用。现在穿越了,这东西就是无价之宝了。
杨铭打开超星阅读器,检阅了半天,挑了一本《农田水利》,调出来看看扉页,心中顿时大喜。这书是1958年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70页,繁体中文横排。中国1964年推行简化字,如果是之后出版的书籍,这简化字拿出去会让别人疑惑。以前杨铭还嫌这个数字图书库有些书籍资料太老旧了,现在这反而成了优点了。在这个时代,不嫌知识老旧,就怕知识太新,与时代脱节太远,成了空中楼阁,只好看,不能用。
“妤黛,你帮我看着,我去拿点东西。”杨铭跟妤黛吩咐了一声出去了。
“是。”妤黛轻声应着,眼睛盯着笔记本电脑屏幕里的书籍页面,满脸都是惊讶。
到后院的卡车上搜寻一通,杨铭搬了一台惠普的商用激光打印复印一体机回来,接上电源,用笔记本电脑的wifi直接连上打印机,刷刷的几分钟,a4纸正反两面打印的书籍就出来了。打印出来的页面都是书的正文,至于封面、版权页、前言之类的,就不打印了,免得别人看了疑惑,同时也给自己省麻烦。
30多页a4纸,不厚不薄的一本,用两张蓝色的a4纸上下盖着当作封面,拿长柄钉书机一按,一本漂亮的书就出来了。m.book56.com
“妤黛,研墨!”
杨铭心情大好,提起笔用他那四流书法在封面上正楷题下了“农田水利秘籍”一行大字作为书名,下面又用小楷写上“崇祯三年孟月”。这孟月是正月的雅称,题在书上显得有文化。
拿着自己的大作欣赏着,越看越漂亮,杨铭不禁哈哈笑了出来。
妤黛在一旁呆呆地看着,目光里带着崇拜和震惊的神情。
把书往桌上一扔,杨铭一屁股坐到太师椅上,捧着紫砂的茶杯,品着馥郁芬芳的龙井茶,加上刚才的舒适睡眠,杨铭感到身体又充满了活力。
“妤黛,你去把那个采兰找来……”杨铭想起了早上在新年饭席上弹奏琵琶的女子,那对秀气可爱的小酒窝在他心里晃来晃去的。读书吧
“是。”妤黛轻轻地应着,对杨铭屈膝一礼。
片刻功夫,穿着淡色比甲,怀里抱着琵琶的女子盈盈地从门口进来了。
“奴婢采兰,见过将军。”女子躬身行礼,嘴角的两个小酒窝若隐若现。
“哦……,采兰,你的琵琶弹的好……”
“奴婢一点微末技艺,哪里敢在将军面前现眼。”采兰低着头说道。
“采兰你过谦了。”杨铭诚恳地说,“确实弹的好。”
采兰脸上红了红,“奴婢是琴师的女儿,从小苦练的,不过手熟罢了。哪像枙少奶奶是大户人家的千金,闺房里学的,弹的典雅。”
话虽这么说,但音乐这玩意除开天赋之外,本来就是一个勤练手熟的过程。就像电脑键盘打字,总不能说人家文印店小妹是埋头苦干练出来的,你985大学生是敲论文敲出来的,你打字的手法、格调就比人家高一筹吧?
“哦。采兰,你是哪里人?”杨铭问道。
杨铭打开超星阅读器,检阅了半天,挑了一本《农田水利》,调出来看看扉页,心中顿时大喜。这书是1958年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70页,繁体中文横排。中国1964年推行简化字,如果是之后出版的书籍,这简化字拿出去会让别人疑惑。以前杨铭还嫌这个数字图书库有些书籍资料太老旧了,现在这反而成了优点了。在这个时代,不嫌知识老旧,就怕知识太新,与时代脱节太远,成了空中楼阁,只好看,不能用。
“妤黛,你帮我看着,我去拿点东西。”杨铭跟妤黛吩咐了一声出去了。
“是。”妤黛轻声应着,眼睛盯着笔记本电脑屏幕里的书籍页面,满脸都是惊讶。
到后院的卡车上搜寻一通,杨铭搬了一台惠普的商用激光打印复印一体机回来,接上电源,用笔记本电脑的wifi直接连上打印机,刷刷的几分钟,a4纸正反两面打印的书籍就出来了。打印出来的页面都是书的正文,至于封面、版权页、前言之类的,就不打印了,免得别人看了疑惑,同时也给自己省麻烦。
30多页a4纸,不厚不薄的一本,用两张蓝色的a4纸上下盖着当作封面,拿长柄钉书机一按,一本漂亮的书就出来了。m.book56.com
“妤黛,研墨!”
杨铭心情大好,提起笔用他那四流书法在封面上正楷题下了“农田水利秘籍”一行大字作为书名,下面又用小楷写上“崇祯三年孟月”。这孟月是正月的雅称,题在书上显得有文化。
拿着自己的大作欣赏着,越看越漂亮,杨铭不禁哈哈笑了出来。
妤黛在一旁呆呆地看着,目光里带着崇拜和震惊的神情。
把书往桌上一扔,杨铭一屁股坐到太师椅上,捧着紫砂的茶杯,品着馥郁芬芳的龙井茶,加上刚才的舒适睡眠,杨铭感到身体又充满了活力。
“妤黛,你去把那个采兰找来……”杨铭想起了早上在新年饭席上弹奏琵琶的女子,那对秀气可爱的小酒窝在他心里晃来晃去的。读书吧
“是。”妤黛轻轻地应着,对杨铭屈膝一礼。
片刻功夫,穿着淡色比甲,怀里抱着琵琶的女子盈盈地从门口进来了。
“奴婢采兰,见过将军。”女子躬身行礼,嘴角的两个小酒窝若隐若现。
“哦……,采兰,你的琵琶弹的好……”
“奴婢一点微末技艺,哪里敢在将军面前现眼。”采兰低着头说道。
“采兰你过谦了。”杨铭诚恳地说,“确实弹的好。”
采兰脸上红了红,“奴婢是琴师的女儿,从小苦练的,不过手熟罢了。哪像枙少奶奶是大户人家的千金,闺房里学的,弹的典雅。”
话虽这么说,但音乐这玩意除开天赋之外,本来就是一个勤练手熟的过程。就像电脑键盘打字,总不能说人家文印店小妹是埋头苦干练出来的,你985大学生是敲论文敲出来的,你打字的手法、格调就比人家高一筹吧?
“哦。采兰,你是哪里人?”杨铭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