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别人家,姜宁就觉得他们家只住了两个人确实是挺舒服了。

    “我们家做了道甜品,我拿来给你们尝尝。”

    姜宁把手里的两只碗都递了过去:“这是刘奶奶和李嫂子的,家里还有挺多的,等会儿你们拿着碗过来盛,可别不好意思啊。”

    杨惠笑道:“我们哪会跟你客气。哟,闻着好香啊,用芒果做的?你这也太大方了。”

    刘老太连连摆手:“我老太婆就不用了,再好的东西给我吃也是浪费。”

    “给你啊你就拿着。”

    一个正坐在灯下和人下棋的老头抬了一下头,冲姜宁笑眯眯地道:“阿宁上次做的排骨就好吃,可惜太少咯,我都没吃出啥味儿就没了,这次我可得好好尝尝。”

    毫无意外,杨枝甘露自然受到了这些没有吃过甜品的邻居们的一致欢迎。

    姜宁正高兴地在心里数着系统响了多少声,就被杨惠拉住了胳膊:“阿宁,听说你打算要开店了?”

    姜宁也没有想到,她打算开店的事,还能在他们这幢楼里引起一大波的关注。

    这个年代的人,主要更倾向于找份稳当的工作,最好是吃国家饭,铁饭碗的那种。

    要是再往前十几年,像县里的第一钢铁厂、纺织厂什么的,也都是份正经的好工作,能进去领一份正式工,连对象都很好找了。不过到了现在是不成了,这些国营企业从好几年前开始走下坡,有的直接被人承包了,有的都已经倒闭了。

    全新形态的自由经济,导致了这一代下岗潮的硬着陆,已经有不少工人都忧心忡忡,还有已经下岗的,也开始去其他行业打工,或者做一些小买卖。

    他们这幢楼是运输队分的房子,邻里关系这么近,那也是因为以前或多或少都是一个单位的,相互也都知根知底。

    知道姜宁要开店,他们大多数人都是好奇、关心,当然也有冷眼观望的。

    可要说支持,那还是很少的。毕竟,时代局限了大部分的眼光。

    杨惠却有着不同的想法。

    自从他们皮鞋厂倒了以后,她就下岗了,之后被她娘家人拾掇去摆摊,卖衣服裙子之类的,生意居然还不错,后来实在忙不过来,常叔也辞了职,跟她一块儿出摊,晚上他还去夜市摆摆。

    按杨惠的说法,也就赚个零花,可在姜宁看来,他们应该暗搓搓地赚了不少,只是低调得很,家里买了个19寸的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什么的也有,每年就买一个大件,还都不是很贵的那一种,一点也不张扬。

    “要我说啊,你还不如先摆个摊试试水,开店还要租金,万一生意不好就亏死啦,摆摊就不用承担风险,还不用租金,多划算。”

    这楼里,所有人都知道他们来夫妻摆摊,可大家都默契地在心里鄙视摆摊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