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就是吕克·贝松了。

    去年,吕克·贝松推出了投资7000万美元的史诗片《圣女贞德》,结果票房、口碑双双惨败,吕克·贝松直接打包收拾滚回了法国。

    甚至连人气很不错,很有潜力的女演员米拉·乔沃维奇,因为主演了《圣女贞德》,也被好莱坞放弃。

    吕克·贝松是个有文艺气质的商业片导演,法国弹丸之地,根本容纳不下他,好莱坞才是他的目标。

    可想而知,离开好莱坞,他肯定很不甘心!

    当年的《第五元素》,大获成功,足以证明他有能力拍成功好莱坞的商业大片。

    唐恩最喜欢的事情,就是雪中送炭!

    唐恩影业的本身势力太弱了,合作的导演都是扎克·施耐德、克里斯托弗·诺兰、萨姆·门德斯这样的年轻导演。

    如果能拉拢到吕克·贝松和乔纳森·戴米,不仅对这次戛纳电影节大有好处,对以后唐恩影业的发展,也大有助益。

    戛纳电影节一共有五位普通评委和一位主席,拉拢到这三个人,基本就大功告成。

    为什么欧洲三大电影节日渐没落?

    为什么奥斯卡的权威震慑全球?

    抛开其他,评选机制就能说明一切。奥斯卡的评委有五六千人,评选机制采用的是和美国大选相同的“排序复选制”,不说绝对公平,却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公平。

    可欧洲三大电影节什么鬼?几个评委坐在一起瞎讨论,人情因素有很大成分,公关的作用非常明显。

    尤其在全世界电影人都在讨好好莱坞的情况下,基本上好莱坞的参赛电影,都不会空手而归。

    “娜特,晚上我约好了吕克·贝松先生,你和我一起去吗?”唐恩轻声问。

    娜塔莉摇摇头,“算了吧,我累了。”

    唐恩讶然,“你们不是关系很好吗?”

    “是很好呀,可是……你们见面如果是叙旧闲聊,我肯定去。如果是……工作,我去了多尴尬。”娜塔莉轻描淡写的说。

    唐恩哑然失笑。

    这个娜塔莉,还真是机敏聪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