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有追求的大导演,对电影新技术,都在不遗余力的支持,哪怕冒着失败的风险,也会以自己的电影为实验田。

    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成功了,罗伯特·泽米基斯的《极地特快》失败了,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达》成功了,安·李的《比利林恩》失败了……

    唐恩眼睛忽然睁开了,通过电话,联系了詹姆斯·卡梅隆。

    卡梅隆通过《永不沉没》,分红了2亿美元,意气风发,决心一展胸中抱负,雄赳赳、气昂昂的去研究3d技术了,打算拍一部纪录片。

    唐恩告诉他,唐恩影业愿意每年支付50万美元,供他研究3d摄影技术,为未来的3d电影铺路。

    卡梅隆得到消息后欣喜若狂,好像俞伯牙和钟子期,有一种知己感。

    他倒不是在乎那50万美元,而是唐恩·沃克全力支持的态度!

    打完了这个电话,他又给比尔·麦克尼克打了过去,“比尔,我发现导演们对iax技术特别感兴趣。dr转制分辨率要差一些,屏幕裁剪了一部分,我认为未来几年的好莱坞,iax摄像机直拍的方式会更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让iax摄像机减重。”

    比尔·麦克尼克沉默了好一会儿,“技术的事……我不太懂,不过我认为,如果iax公司能做到,他们一定不会把iax摄像机设计的那么重!”

    唐恩道:“我知道,我没强求。我的意思是,胶片摄像机肯定重,如果是数字摄像机,就会减重很多。数字拍摄会成为未来的主流,而iax数字摄像机,必须要抓紧研发了,换句话说,迫在眉睫!”

    前世的时候,iax格式会被3d格式领先那么多,除了iax格式贵以为,主要就是因为iax公司的战略失误。

    2009年《阿凡达》大火以后,3d电影如火如荼,各大摄像机的制造商,纷纷都开始研发3d摄像机。

    而不是像詹姆斯·卡梅隆拍摄《阿凡达》时,要用两台摄像机同时拍摄。

    后来的3d摄像机,是一个摄像机,两个镜头,取代了卡梅隆用两个摄像机拍摄的方式,这大大加大了方便性。

    iax公司也研发了3d摄像机,但他们研发的是iax胶片3d摄像机!

    iax摄像机本来就笨重,研发出来的iax胶片3d摄像机,就更笨重了,像个小山似的,三个人都抬不动!

    要靠车推!

    这种摄像机,怎么可能有用武之地?

    甚至iax公司认为这种摄像机很有前景,还专门设计了两款,一种是3d-15型号,一种是3d-30型号。这两款摄像机,唯一的用途就是给哈勃望远镜拍3d画面了,因为可以静止不动。

    接下来,好莱坞的电影市场,顺理成章的冷落了这款产品,以至于3d格式和iax格式发生了冲突,必须有一种格式要后期转制。

    好莱坞的电影公司,肯定选择后期转制iax格式,因为3d直拍和3d转制的效果差距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