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年,除了是恢复经济发展之外,最主要的国策就是加强对文化产业的输出。对内,要进一步的确定反托斯拉联营法案,实行国内的经济保护主义,尤其是对一些中小企业而言。对外,要坚定不动摇的推动文化输出。”

    恐袭事件之后,美军出兵阿富汗,除了个别国家反对之外,受到了全世界的普遍支持。可是随后出兵伊拉克,就受到了很大的质疑。

    这给小布什政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险些都没能连任。

    接下来这个任期,美国政府要大力支持好莱坞在海外的文化霸权,形成海外的“文化帝国主义”,在潜移默化中,让全世界人民都跟随美国的思想。

    好莱坞的成功,从来就不是好莱坞电影的成功。

    当年的好莱坞电影,未必就比苏联电影、欧洲电影更出色。

    好莱坞成功的背后,很多时候是“政治经济学”理论,是来自资本与国家的共谋。

    当年,好莱坞的影片出口公司,甚至都有着“小国务院”之称。

    唐恩对此深有感触,好莱坞是充满了政治味道的娱乐之都。

    电影还在放映中,所以两人的声音很小,唐恩低声道:“好莱坞的工作,已经足够的出色。汉堡包引发了地中海饮食文化即将濒临消亡。好莱坞电影中影星不穿内夹衣,又一度造成同类产品在市场上的滞销。到了全球化的今天,文化帝国的渗透力更是无所不在。”

    总统道:“很多国家都在公然违反to协议,都在推行本国电影的保护主义政策。涉及到的国家太多,这很难办。”

    唐恩笑了笑,“电影保护主义,只是一道墙,好莱坞早就找到了翻墙的手段。从消费的角度说,电影周边商品的发展往往使消费者忽视产品的文化来源。比如迪士尼,从动画片和游乐园,到有线电视与礼品商店,迪士尼标榜的是全球性、重复性的消费。”

    总统就好笑的瞥他一眼,“又比如新环球?”

    唐恩正色道:“不止如此,从西装到皮鞋,到麦当劳到可口可乐,从迪士尼到新环球……今天的消费者,都在面临的是全球文化的类同化的压力,谁也无法避免。好莱坞是这一切背后的强大推动力。”

    总统沉吟了一下,点了点头,“所以接下来几年,联邦政府会进一步加大对文化娱乐产业的政策扶持,并进一步推动减税法案。”

    唐恩心下满意。

    他才没有什么国家主义的理想,尤其对美国就更没有了。只要能给好莱坞、给自己带来实质好处,这就够了。

    不过,话不能这么说,要继续和光同尘,说道:“在电影界,很多国家兴起了‘第三电影’潮流,以抵制好莱坞的影响。幸运的是,这些在意识形态和审美概念上反好莱坞的作品,并没有商业基础,只为理论界提供文本,影响甚微。不过,不得不谨慎对待。”

    “好莱坞要想对世界娱乐格局和文化进程有更大的影响,就必须要进一步的走出去。美国的娱乐产业不是世界的美国化,而是娱乐的全球化。全球化,并不能完全等同于‘美国化’,否则,必然会受到强大的阻力。需要因势利导,主次分明平稳过渡。”

    “文娱产业如此,经济领域也是如此。即便是全球化了,‘中心’与‘边缘’的不平等会继续存在。但是,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力已经大大减弱,跨国资本会在国际舞台上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这个理论基础上,大型的跨国集团,很有必要,非常有必要!”

    这一番话,唐恩是在打预防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