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活说起来其实挺简单,在之前陈尚鼎已经开辟出一条能通过一辆农用车的便道,地面也压得紧实,只需把混凝土倒上去抹平就是。

    按照老梅的设计图,都要弄成阶梯。但弄阶梯耗费的人工实在太大,村委干部商量了一下,在小于十二度的地方都直接修成机耕道的样式,大于这个坡度才弄成阶梯。

    小宋书记虽然反对说这么弄不好看啊,无奈手头资金和物料实在有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得同意。

    他还是有点担心,就问陈建国:“建国,这里坡度虽然很缓,但如果一下雨怕是要溜。再长上青苔,还怎么走人?”

    陈建国说:“宋书记你放心,摔不了人的。咱们村一年到头就下不了几场雨,长啥青苔啊!等到水泥地打好,封面的时候,我会让人在上面划出道道防滑。”他心中有鬼,忙打岔:“宋书记,我们去观景平台看看吧,永华正在那边带着人捆框架。”

    宋轻云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好,我们去看看。”

    走上几步,坡度大起来。大约是刚过去的五一节喝了大多酒吃了大多火锅,疏于锻炼,宋轻云有点喘,脚下不觉慢了下来。

    只见身边不断有挑着水泥的农民跑过,忽忽风生。

    相比之下,宋轻云和陈建国显得孱弱不堪,

    观景平台处是一出大斜坡,坡下已经挖好地基,里面已经插了不少螺纹钢。待倒进去的水泥凝结之后,会用盘圆在螺纹钢上用铁丝捆出框架,才谈得上浇注。

    这地方宋轻云也不知道来过多少次,不得不说,这里确实是绝佳的观景点。站在坡上,放眼望去,远处是绵延的青山。地头,山谷中村落房屋历历可数,玻璃温室连成一片,粼粼闪光。

    可以想象,这里将来会成为一个网红景点。

    还别说,已经有十来位游客早早地来到这里,都是五六十岁的阿姨。

    阿姨们穿得华丽,手中的纱巾在风中飘飞。

    她们放起了音乐,排着队,比画着古怪的舞蹈,姿势优美动作难看——在拍某音呢!

    正在干活的村民看得希奇,都停了手好奇观摩。

    有一老头嘀咕:“一群女疯子,也不害臊?”

    正在挑混凝土的霍麻扑哧一声笑了场,桶子都掉地上了。

    陈建国喝道:“不许笑,没见识。”你一笑,得罪了游客,人家以后不来大家喝西北风啊。

    “永华,一大早你就守在这里了?”宋轻云问。

    刘永华:“其他地方的活儿都简单,这里马虎不得。如果质量不过关,将来人一多,把平台给压垮了谁负得起责任。这几天我都得守这里,免得有人磨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