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宋九族的小娃子们,莫名其妙的就开课了。

    不选个双日子什么的吉日吗?

    不选。

    不用买桂圆红枣什么的拜先生吗?

    用不着,买了也是给他们吃。

    第二日,也不给娃子们有个思想准备,大早上的,才放下饭碗,就被赶猪似的撵到会议室。

    分班。

    大班的,像铁头、大郎、虎子、宋阿爷的大孙子之类的,这些先跪地。

    这次跪地,就意味着,这些半大小青年将来甭管是下地干活,还是出去卖货,就哪怕是明年就成家,也要每日利用一切碎片时间学习。再忙也要坚持。

    他们学的不是四书五经,学的不为考功名,目的是不当睁眼瞎。

    所以,宋福生决定给他们开三种课。

    一种是他当老师,教常用字,上来就开始教这些。

    以契约、出门和人谈事常见的字为主,可以写的不好看,没关系,反正也不为考功名,但一定要会写,尤其是一定要认识。

    每日,忙完一天的工,在晚上吃完饭后,宋福生会在黑板上写下五个字,教他们读、认,这些小子们要记住。

    什么时候练习写呢,冬天早六点开工,这些小子三点就得起来写。

    苦吗?不苦,老太太们天天就是那个时候起来。

    第二种课是,打拳,或是学习用棍子抽人。

    这第二种课的师父是,四壮。

    四壮不会说话,但是教这些小青年没问题。

    毕竟这些小子们也挺大岁数了,还非得让人家废话告诉怎么摆动作吗?不会自个看着练?

    而什么时候学打拳课呢,不是三点起来习字?写到四点半,坐一个半小时也该动一动了,四点半后就出去打拳,一直练习到体成员早六点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