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面前的剧本一个是《我们俩》,一个是《小山回家》。

    郑洞添看了剧本,既感慨又欣慰,这两个本子具有第六代导演的绝大部分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写实性,剧本更为贴近生活,反映当下社会上正在发生的事情,都是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很真实。

    《我们俩》中就是老太太和女孩子不断的斗嘴,《小山回家》中是一个民工的北漂生活。

    第五代导演总想通过自己的作品教育观众,感染观众,所以他们反思历史。

    他们批评第六代导演的圈子太小,思想浅薄,太过小资情调和自我意识太浓。

    第六代导演觉得自己是在纪录生活,直面生活,更为贴近,深入平民百姓的内心。

    第二个特征是原创性,第六代导演的剧本基本上都是原创,导演自己写剧本。

    所以他们的片子往往给人感觉很粗糙,性很差,看起来不知所谓。

    第五代导演最擅长是拿小说改编成电影,是拿来主义的典型代表,这样做的好处是有了优秀的小说打基础,电影更具有性和艺术性。

    第三个特征是现时性,第六代导演拍摄的就是现在的生活和感受。

    其他还有个人化风格,都市题材和碎片化的表达方式等等,都是第六代导演的特征。

    国内电影人对第六代导演的研究是从九十年代开始的,这批导演往往是八十年代末期从艺术院校毕业,被分配到各大电影制片厂。

    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不适应电影制片厂僵化的体制,就想冲出去,拍自己想拍的电影。

    也就是所谓的地下电影。

    他们要么自己筹集资金,要么接受国外的资金,由于资金匮乏或者受到环境限制,他们拍摄的往往都是社会底层的人物,或者说是同性恋等禁忌题材。

    这类题材容易得到国外的投资,在欧洲有市场,容易拿到电影节的奖项。

    其实,他们走的还是第五代导演的老路,那就是拍电影到国外拿奖,只是第五代导演是主流,而他们是非主流。

    《我们俩》和《小山回家》这两个剧本中《小山回家》的第六代导演的特征更为明显。

    《我们俩》由于是出自女性视角,更具有温情,容易被观众接受,虽然是一部小众电影,却有着难以言说的深沉感情。

    在这两个剧本里,郑洞添倾向于《我们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