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秋连忙叫儿子老公躲避起来,却看到前面不远处,11岁的和英,吓得正在大哭。

    大街上闹轰轰的乱成一片。

    小秋见了,飞速扑上去,把和英扯进怀抱,快速退进街角。

    眼看日本兵穷凶极恶,不要说去跟主人道别,这样子把和英送回去都已凶险万分。

    无奈之下,叫丈夫拜托街边一开杂货店的,匆匆代为写信,把情况向夫人作个简要说明,小和英她会尽心照顾等。并放下一千元民国纸币,再三求告店主务请送到长宁支路100弄16号的黄若仙收。

    那开店的见只有一千元,连块香皂都买不了。就随口说送是一定会送,却不能保证那边有没有人。

    小秋也没办法,只好随着大批难民,逃难而去。

    一路受尽苦难,自不堪言。

    好在小秋从小讨饭出身,对于这种合家逃难,比小时候为吃饭而讨饭完全不同。

    加上李和英与儿子陈平安年岁相仿,虽一路讨饭到安徽凤阳,吃尽苦头,却也苦中作乐。

    宁愿两个大人空肚子,尽量让两小孩能充饥。

    逃到安徽老家,一直要等过了六,七年,小日本才投降。一家加上和英已经五口。

    那天,小秋带上十七八岁的李和英,及已长成大小伙子的陈平安,重新回到上海。

    奇怪的是,锁着的租房,竟然仍旧是原把锁。就打开房门,清理一番,安顿了几天。

    这几天内,小秋带着和英,平安,天天到夫人黄若仙租住过的地方,寻找夫人下落,却哪里还有影踪?

    小秋因舍不下安徽老家的几亩庄稼,担心丈夫忠根连着小儿子陈平全,人手不够,就让平安与和英住在租房里,继续寻找。

    她自己先回老家帮忙收割田地里的庄稼,准备来年芒种过后再来上海。

    谁知战乱不止,一去竟是六年。

    李和英和陈平安,两个苦难人,一对小情侣,两年后,由老天爷作主,在租房内合二为一,配成了夫妻。

    可怜李和英离开娘身时只有十一岁,除了知道死去的爹爹叫李济培,有个大哥哥和福已死,二哥哥叫和禄,小弟叫阿寿,妈叫黄若仙,还有一个刚领养不久的妹妹叫小英外,连外公叫什么都早已忘记。

    依稀记得妈妈讲过,大外公别人叫他黄老板,具体什么名字,根本记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