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改革事关士绅和商贾的利益,但是钱谦益等人却不愿意出头。

    现在他在野,姜曰广等人在朝,改革通过后,对于姜曰广和高宏图将是沉痛打击。

    党争到极致,便是事情不管对错,只要是政敌要干的事情,便一律反对。

    钱谦益不仅不参与,还准备背后,给两人一下子。

    不过,事情毕竟关系士绅和商人得利益,在众多商贾的周璇之下,姜曰广还是找到了几人,且都是战力强悍之辈。

    南京城外,钟山上,最近多了一群隐士。

    唐朝时,有这么个笑话,一些文人想到朝廷当官,却又没有门路,便装作事外高人,搞起了隐居,摆出一副无心功名的样子。

    不过,这些隐居之人,却比较有意思。

    若是真无心功名,应该躲得远远的,可他们却皇帝在哪里他们就在哪里。

    当皇帝在长安办公,他们就隐居在终南山。

    当皇帝去洛阳办公,他们又前往邙山,如同候鸟一般,只为皇帝听说他们的名声后,方便皇帝召见。

    现在,在南京城外的钟山上,也有这么一群人。

    他们见高欢北败满清,南扫左良玉,王霸之业初显,有一统天下的潜力,便想为梁国效力,可是又拉不下脸来,去找高欢求官。

    这些人不像阮大铖等阉党一样,明目张胆的跑关系,他们大多以清流自居,比较清高,所以不愿意做这样的事情。

    这些清流走的是另一条路,他们相互之间进行吹捧,先把名气搞起来,而后便等高欢上钩了。

    毕竟历代以来,特别是大争之世,各方势力都会注意吸纳人才,而招募一名有名望的在野之士,无疑能够很好的宣传。

    隐士得到了官位,君主得到了广纳贤才之名,可以说是双赢。

    因此一众清流在钟山上结庐而居,结果便是在冷冽的寒风中,冻了一个冬天,许多人承受不住,暗骂一声高欢没有文化,不会吸纳人才,便因为抗不住江南冬天湿冷的天气,让家人用马车接回去了。

    剩下没走的,也是憋了一肚子火气,想给高欢一个教训,让你不重视我等大儒。

    在钟山上,一处草棚内,冷风嗖嗖,从外面灌入,吹得人直缩脖子。

    姜曰广和高宏图坐在草棚内,对面也是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