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时过了又一刻钟的时间,这时候的天已经暗了不少,冬日的黑夜总是来临的很快。

    外面来了一位陌生面孔的奴婢,对方来叫郑文去用饭。

    等郑文到达的时候,桌前已经跪坐了一些人,还有两个看着差不多才五六岁年纪的孩子,身边都近身站着一位老媪,俯身伺候。

    她一走过去,就有人主动打招呼,大多是唤她姊姊,只有一位年纪较大一点的唤她三妹。而且几乎每个人的语气都很是疏离,不多说一句话,看得出与她关系都不好。郑文一个人都不认识,只能根据她们的穿着和年纪来猜测对方的排行,不清楚的直接叫妹妹。

    就在一桌小姑娘组成小团体低声聊天,而郑文被孤立听了一耳朵镐京城中流行的衣物妆容后,两位封建大家长总算姗姗来迟,压轴出场。

    看的出继母心机地换了一身衣裳,她面色如常地走进来,郑文一时也不清楚那名奴婢有没有成功告状。对方头发一半由玉簪束在头顶,腰间佩戴白玉,看得出来认真打扮过,衣服颜色比白日里穿着的鲜艳了不少,这个时代的衣物颜色很少,大多是深色、黄色和红色这一类,而且还不是鲜亮的黄和红,它们比较偏向于暗色,穿在人身上足以让人年老五六岁。偶有鲜艳颜色布匹出来,也是价值千金,有价无市。

    她身旁站着一位身材高大长相英俊的男人,看着还很年轻,穿着深衣式袍服,宽大博带,长不拖地,腰间有宽带束腰,身侧佩戴腰佩,为镶嵌绿宝石的梯形玉牌,下面垂着各种色彩和材质的珠串子,是当下贵族的时兴穿戴。

    桌上的几人纷纷站起,行了一个礼:“阿翁,阿母。”就连那两个五六岁左右的小孩也歪扭扭地行了一个礼,声音稚嫩。

    旁边的仆从也都半伏在地上,唯一还跪坐在原地的郑文突然变得异常惹眼。

    她眨了眨眼,刚好就对上了郑勷打量的目光。

    郑文突赶紧面带微笑站了起来依葫芦画瓢行了一个礼:“阿翁,阿母。”

    郑勷在她身上打量一下,脸上带了丝可以看见的担忧道:“我家娥姁瘦了许多。”

    鹅什么须?

    不过愣了一秒郑文便反应过来这可能是她的小名,也就是乳名,古时候孩子难养活,处于某种迷信,家中长辈会取一些贱名,华夏历史上不少帝王的小名就是什么什么奴。

    搞明白这句话的郑文瞬间不知道该摆出什么表情,看来自古以来只要儿女远行回家,父母都会说这么一句话。不过,这话该怎么回,虽然已经来到这里数月,可她基本全是在乡下的庄子里度过,除了雎偶尔敢管管她,其他时候郑文就是放飞的野马。

    于是乍一处在这煽情的现场,作为主人公之一的郑文在关键时刻掉了链子,嘴唇蠕动几下,对着郑勷那张英俊年轻的脸,那句阿翁,我哪里瘦了这小女儿情态十足的话硬是哽在了喉咙口,半天都没有吐出来。

    还是原身这爸的年纪和长相都太令人震撼了,让她这个心理年龄足足二十四的人到底过不了心底那个坎。

    旁边的卫夫人最是见不得这爷两个的煽情戏码,赶紧唤了人上菜,对身旁的郑勷说道:“郎君,今日三娘子从乡下回来,途中一个多时辰,现在应该很是劳累,肯定早就饿了,其他的话等三娘子用完饭再说。”

    郑勷连忙应道:“细君说的是极,是我疏忽了。”

    几人总算再次跪坐在了饭桌前,桌上是由两部分组成,小桌和大桌,小桌明显要比大桌高一些,卫夫人和郑勷就跪坐在上方的小桌后,下放摆放着大桌前跪坐地是清一色的小姑娘,不提郑勷看着如何,反正郑文看着是神清气爽,觉得颇为养眼。

    奴仆们开始上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