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臣谢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听了这个,何瑾登时欢天喜地,说话也不再慢吞吞了,直言道“呃那个火筛归降的原因嘛,微臣猜测是蒙郭勒津部落,其实早已有这方面的意思。”

    “嗯?”这样的回答,自然大出所有人意料。

    何瑾却不慌不忙,继续言道“陛下及诸位也都知道,草原上的生存极为险恶。虽然有丰美的草场和供蒙古人放牧,可除了牛羊之外,他们那里几乎什么都缺。”

    “不说糖醋茶盐,就连一口寻常不过的铁锅,几家帐篷的牧民都要轮着用,而且一旦破了都无法修补”

    这番话入耳,众人脸上不由都升出了然的神。

    自从朱元璋和朱棣爷俩把蒙古踩在脚下后,中原王朝很快对于草原,又恢复了茫然和无知。

    在他们的认知中,蒙古草原就是荒漠蛮夷的代名词。

    何瑾的这番话,又恰恰很符合他们的认知,这就使得接下来的解释,一切听起来都很合情合理。

    “陛下和诸位想一下便可知道,每次他们入侵大明,都说是为了重现大元的荣光,一洗当年的耻辱。可事实上,他们又做了什么?”

    “抢钱,抢粮,抢货物,甚至连农户家里的一根针都不放过,简直比一群乞丐还没节这无非就是草原上物资匮乏,他们只能通过抢掠,才能勉强维持部落生存的样子。”

    听到这里,弘治皇帝已微微点头,接口道“你的意思是,火筛早已厌倦了这种方式。所以此番大举侵扰宁夏失败后,才痛定思痛做出了归顺大明的决议?”

    “根本的原因,应该就是这样吧?”

    何瑾就一副‘我也拿不准’的神,道“或许还有草原各部落争斗残酷,火筛同鞑靼小王子之间也有龃龉,以及火筛年老无子进取心不足等其他原因?”

    “反正微臣知道的是,火筛最早想的是孤注一掷,攻陷固原掳掠大明太子,继而要挟大明准许他们入关中一地游牧结果后面的事儿,诸位也都知道了。”

    “再然后,也可能是他幡然悔悟,或许就是打算破罐子破摔。反正火龙沟的时候,是他主动联络上了我”

    暖阁里这些人各个都是人精儿,说假话肯定是行不通的,唯有用真话才行。

    但何瑾还有自己的目的,便用了七分真三分假来避重就轻,让事情向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

    “孤注一掷失败后,随即又决议归大明,可不像是进取心不足的样子。反倒在老臣看来,火筛此举甚有魄力”刘健捋着胡子,蹙眉深思道。

    ‘嗯他都想着归顺大明后,就自裁向部落谢罪了。命都不想要了,魄力自然是大大滴。’

    何瑾在一旁忍不住心中偷笑,这种‘别人都不清楚,就自己全明白’的感觉,很是让他暗爽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