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父......这事儿可来不及上奏朝廷,万一情报不准,朝廷怪罪下来......”

    张仑闻言越来越慌,想起之前何瑾说过让他帮忙背黑锅的事儿,忽然有些不寒而栗:“叔父,我年纪还小......这么嫩的肩膀,扛不起这么大的担子啊!”

    “没事儿,你扛不动背后不是还有你爷爷嘛。再说,我也没说只让你爷俩扛......”

    何瑾就开口随意说着,然后一指旁边幸灾乐祸的李承祐,道:“这不,你俩都是我侄儿,也算是兄弟了。难兄难弟,有担子就要一块儿扛嘛!”

    没招谁惹谁的李承祐,当时就傻眼了:“叔父,我这是躺着也中枪,你未免太不讲道理了吧?再,再说了......我怎么替他去扛?”

    “遇到不听话的,不管是官和民,锦衣卫上去吓唬一通,不是大小长短正合适?”

    何瑾表面一副替李承祐着想的样子,说话还蛮有歪理:“你们锦衣卫,不就是干这个的吗?”

    “我,我们......好吧,我们的确是干这个的,只是......”李承祐就急眼了,慌不择言道:“这事儿叔父提出来的,怎么不自己扛?”

    “总得......留一个给大家送饭吧?”

    何瑾就一脸惆怅的模样,道:“我比你俩有钱,家里的饭也香。你们总不想蹲了局子,跟钱华一样吃不好吧?”

    这话一出口,李承祐和张仑当时就不说话了。毕竟他们也知道,何瑾说的......是事实,他们的确没人家有钱。

    当然,这些都是玩笑话,真正的原因他们也清楚。

    何瑾如今正跟张谊斗法,实在不宜再节外生枝。况且此番他要是斗赢了,两人此举非但不会是罪过,反而是一笔大功劳。

    再参考何瑾出道后屡战屡胜的战绩,两人对视一眼后,齐声咬牙说道:“那就这么说定了,跟着叔父混,有肉吃!”

    当下,也不用何瑾亲自跑了,张仑便主动请缨道:“叔父就在此好生谋划,侄儿去将这事儿给办了。”

    何瑾闻言便欣慰地笑了,但想了想,还是不忘交代道:“记得多跟刘火儿和陈明达商量商量,他们清楚我当初如何处置灾民迁徙的。最重要的是,迁徙时一定记得登记造册、编好里甲。”

    “假如倭寇的确如钱华所言,大部分是沿海穷困的百姓,那他们在当地肯定会有亲人的。编好了里甲,十户相互监督,就可以大大减少倭寇跟百姓相互串通。同时,也利于我日后将计就计......”

    这时张仑就不得不感叹:同样是人,甚至我还比叔父大三岁。怎么我就光想着赶紧将百姓迁走,人家考虑问题就面面俱到的?

    甚至最后一句话的意思,还要有备无患、化弊为利?

    嗯......假如有朝一日,三人真要坐牢的话,也得保叔父在外面。毕竟人家这脑瓜子,在外面还能想办法将自己捞出来。

    要是他跟自己都进去了,留李承祐那傻子在外面,那......估计也没啥事儿,因为何瑾肯定会自救,然后出来收拾李承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