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立刻引发了东西厂的矛盾,也让皇帝父子初步尝到了相互制衡的妙处。

    当然按照穿越者的理论相互竞争,只是心态上激发他们属于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并不意味着客观能力有了多大的提升。

    因此专业领域的培训还是应当重视起来的。

    为此,东西厂的太监们各自用出了自己的十八般武艺,绞尽脑汁的思量,如何才能识破一个穿越者?

    至于其他业务的领域,他们也非常重视,比如穿越者事业的建设工作。

    目前正在进行的建设工作当中,虽然有很多都有大量的金钱往来,似乎方便他们从中渔利,但只有一项是让皇帝父子最为看重的,而皇帝的看重才是他们太监的追求。

    这一项就是正在杭州进行的关帝庙学堂的建设。

    北宫文对于学校的建设显然不够熟悉,因此除了资金账目做的明明白白之外,这个家伙几乎是毫无建树。

    不过,无论是造船厂还是跑船商号都对这位仁兄送上了敬意。

    据说他亲自整理了厚厚的一摞海上生存建议,除了以后用作学堂教学内容之外,还发放给了那些跑船的商号,甚至有商号高架的求购这些文字资料。

    同时他对船只的构造也提出了一些简单的设想,这些设想,所以说并不怎么成体系,但却是从航海经验当中得出了,甚至有一些是他与海外水手交流时听对方提到过的,比如一些绳索的使用技巧,风帆和风力之间的某些经验关系。

    总体上来讲,他将会是这所学堂里一位不可或缺的教师,同时也是现在老皇帝在山长这一位置上最属意的人选。

    其实在东西厂关注此人之前,就已经有很多锦衣卫意识到,如果不对穿越者的事务有所了解,将来在这方面就会严重缺少话语权,也就因此而缺少了晋升的机会。

    所以年轻一些的锦衣卫们在这方面还是颇为用功的,至于那些上了岁数,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则开始想方设法的为自己笼络一些穿越者或者年轻锦衣卫作为臂膀。

    这原本也是官僚地位相互倾轧的传统手段,不过这一次的情况,让这些招数变的不太好用了。

    西厂设立的时候没有直接从锦衣卫抽调太多人手,反而把东厂的家底儿刨过去不少。

    同时,对于这两个肠胃机构的扩编行动也在积极的拓展当中,皇帝如今有钱了,自然需要把钱用在自己人身上,虽然钱只要流入市场,它的乘数效应就将富庶大明。但以自己人为发端,似乎才是穿越者们认为的必要之举,

    因此朝廷财政偏向于谁那是不言自明的。

    但这种偏向是怀揣着皇帝最大希冀的,谁要是不能满足主子们的渴望,那么不但丰厚的俸禄与他无缘,脖子上的脑袋恐怕……也是要和他无缘的。

    锦衣卫们平时最清楚的就是这一点。

    因此用他们充实起来的东西二厂,也沿用了这样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