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府衙,

    孙逸才无力的靠坐在大堂上,内心始终无法安定。

    他如同一只提线木偶一般,来实现各路人马的目的。

    望着身旁陪侍的媚娘,孙逸才自感已经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了。

    “大人,洪水过境,庄田淹了六成。大户们好似预先得知的消息一般,今年的沟渠挖的很深,护田的堤坝也垒的很高,损失微乎其微。”

    一个年轻的衙役向上禀报着。

    孙逸才叹出口气,“好,我知道了。”

    应下之后,良久,衙役在下方行着礼,没有要走的意思,孙逸才不禁皱眉问道:“怎么?还有其他的事?”

    衙役一忍再忍,还是不禁拱手行礼道:“大人,城中受灾严重。如今您还没下令如何赈灾呢。”

    “在城外,成群结队的百姓正逃往玄墓山,百姓都在自救。可没有朝廷的赈灾粮,怕是都支撑不了几日。”

    孙逸才一怔,道:“对,是该赈灾。如今府库的粮,够赈多久?”

    “据小人了解,或许只够十余日。”

    孙逸才的脑袋恢复了些清醒,酿成了如今这个局面,不是他该继续沉沦的时候了。

    “十余日也好,先分发下去。本官会与城中大户沟通,让他们资助一些,度过灾情。”

    孙逸才口中赈济灾民的手段,便是一早和徐耀祖等人商定的买田手段,低价收购百姓的田地,只留一年过冬的口粮。

    如今正值七月,直到来年冰雪消融,开春之后,一户人家所需的粮食在十石左右,若是再苦一苦百姓,需要挖野菜,下河捞鱼虾充饥,田地的价格可以压到十石一下。

    而且,等到第二年,百姓们没了田,成了流民,又只能低价给大户们做短工。

    实在是将成本压到了最低,利润无限大。

    底层的衙役不知孙逸才等人所图,连连点头,又道:“城外义社,有代官府赈济百姓的一伙人,至于他们……”

    对于民间的组织,孙逸才向来不看重,摆摆手道:“百姓自救,无需多理会。”

    衙役拱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