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班牙政府商讨着对葡萄牙的行动的时候,平静了几个月的巴尔干半岛的局势也终于再次陷入混乱。

    1878年2月中下旬,俄国政府逼迫奥斯曼帝国签订了《圣斯特法诺条约》,试图用最快的速度结束这场战争,避免战争的结果遭到英国和奥匈帝国的干涉。

    这份条约的内容是由俄国外交大臣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戈尔恰科夫和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事先已经商量好的,对于兵败如山倒的奥斯曼帝国来说根本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

    根据双方签订好的这份条约,奥斯曼帝国将被迫承认门第内哥罗,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的完全独立,并且承认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自治地位。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将作为自治区的身份继续留在奥斯曼的版图之内,但两国的内政由自己负责,奥斯曼帝国无权干涉。

    另外,在罗马尼亚南部成立大保加利亚国,奥斯曼帝国必须允许俄国势力在保加利亚地区的合法活动。

    奥斯曼帝国还需要将萨拉比亚西南部地区归还给俄国,并且割让卡尔斯,巴统,阿尔达汉和巴亚奇特给俄国。

    除了领土的变动之外,俄国政府还要求奥斯曼帝国修改博斯普鲁斯海峡的通行规则,要求奥斯曼帝国永久许可包括俄国在内的所有黑海沿岸国家的军舰通过该海峡。

    本来按照俄国人的要求,这份合约的内容在短时间内要严格保密,以免引起英国和奥匈帝国的反对。

    但奥斯曼帝国也不是傻子,帝国的高层知道此时只有英国人才能避免奥斯曼帝国被肢解。

    在奥斯曼帝国高层的努力之下,《圣斯特法诺合约》的相关内容也被披露给了欧洲媒体,被欧洲各国所了解。

    这一下,合约的内容引起了英国和奥匈帝国的强烈不满。

    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这下是真的坐不住了,命令政府态度强硬的对这份合约表达批判,并且下达了地区动员令。

    俄国人在合约中获得了大量的土地,还能通过支持独立的方式间接控制门第内哥罗,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三国。

    而奥匈帝国呢?俄国人在发动战争之前答应交给奥匈帝国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只获得了自治的地位,仍旧还留在奥斯曼帝国的版图之内。

    这也代表着如果按照这份合约所约定的那样,奥匈帝国只能坐视俄国在巴尔干半岛不断的扩张势力,自己则只能退出巴尔干半岛的争霸。

    同时极度不满的还有大英帝国。虽然这份条约并没有让俄国获得军士坦丁堡的控制权,但俄国却获得了海峡的自由通行权。

    没有了海峡的限制,俄国的黑海舰队将会肆无忌惮的南下到地中海,从而破坏英国在地中海两个出海口的布置。

    英国人的野心是很庞大的。他们获得了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之后,已经达成了对地中海的实际控制。

    东西两个出海口都掌握在英国人的手中,地中海国家想要走出地中海,还得看英国人的态度。

    英国人很享受这种态度,他们不愿意任何国家来破坏现有的体制,更别说是和英国有强烈竞争关系的俄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