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信息

    ***名称**:西王村遗址

    ***位置**: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风陵渡镇西王村西南侧黄河北岸一级台地上

    ***时代**:新石器时代

    ***面积**:遗址东西长约350米,南北约300米,总面积约10.5万平方米,发掘面积385平方米

    ***保护级别**:2013年3月5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历史沿革

    ***发现时间**:1960年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队在西王村遗址发现了仰韶文化的两种不同类型的陶片。

    ***发掘时间**:为了了解并揭开这两种文化类型之间的关系及文化面貌,于1960年5月2日至7月13日进行了发掘,前后历时73天,共计开挖探沟6条,探方10个。

    ###三、遗址特点

    ***分区**:发掘区分为南北两区,南区包括T1、2、6、7、13、15等六个探沟和探方,北区包括T3~5、8~12、14、16等十个探沟和探方。

    ***文化层**:遗址共分五层,包括最上层的农耕土、明清时代层、龙山层、仰韶晚期层和仰韶早期层。

    ***遗迹现象**:包括仰韶早期灰坑和瓮棺葬以及仰韶晚期、龙山时期的灰坑等。

    ###四、文物遗存

    ***出土遗物**:包括陶器、石器、骨器等。其中,陶器有敛口平底钵、敛口平底带鼻钵、弧腹敞口平沿盆、带流罐、近似直壁深腹罐、小敞口两耳尖底瓶等;石器有环形石器等;骨器有陶纺轮等。

    ***特殊文物**:出土了一件特殊的文物——陶蚕蛹,长1.5厘米,宽高均为0.6厘米,蛹身上有横线纹五条。这一发现为研究古代丝绸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五、历史文化价值

    ***文化类型**:西王村遗址是仰韶文化的特殊类型“西王村类型”文化遗存,代表了中原地区仰韶文化晚期的发展阶段。

    ***过渡性**:该遗址属新石器时代庙底沟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的代表性遗存,丰富了对晋西南的汾水和涑水流域仰韶晚期遗存的认识。

    ***研究意义**:西王村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对于了解古代人类的生产生活、文化变迁以及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六、旅游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