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成唐宋两朝,他们还得跪拜,也就大明废除了跪礼而已。

    跪礼废了,尊卑还在,自有别的礼节来补充。

    于是投机之人,就借用《左传》里的典故,发明了一种叫“打躬”的拜礼。即蹲下来双手扶地,头部低伏,膝盖却又不真跪。

    说实话,姿势挺难看的。

    但满足了上位者的虚荣心,于是打躬之礼越传越广,尤其是小民见官时经常使用。

    四十年前,有一个地方官员,因为其政绩卓著,回京述职时被鼎泰帝单独召见。

    这官员非常有意思,见到鼎泰帝就打躬,而且故意把屁股撅得老高,跟短跑运动员的预备姿势差不多。

    鼎泰帝大怒:“你堂堂一个朝廷命官,就不读《大明律·礼律》的吗?”

    官员却说:“小民见官如此,方能彰显官府威仪。臣为陛下打躬,方可彰显天家威仪。”

    “这般丑陋拜礼,哪有威仪可言?你还不如直接跪下!”鼎泰帝更生气了。

    官员说道:“若是跪下,就违背了《大明律·礼律》。如今不仅小民见官打躬,就连下属见到上官,也是要这般打躬的。臣年轻时无知,见了上官没打躬,便因此被记恨了。臣已宦海浮沉多年,现在沉稳了许多,今日幸得陛下召见,不可再犯年轻时的错误。”

    鼎泰帝终于回过味来,让这官员站起说话,又赏其锦衣一袭。隔日便颁布圣旨,不准任何人再打躬,尤其是下属见到上官,一经查实直接罢职。

    咋办呢?

    拱手、作揖、长揖这三种礼节之上,总得有一种礼节来填补空白吧。

    于是,人们又把打躬礼稍作修改。

    不直接蹲下,但须把腰弯得很深,双腿也要微微弯曲。双手不再触碰地面,但须把手举很高再拜得很低。

    简单来讲,就是长揖的屈腿版!

    此时此刻,谢以勤、王贻彤夫妻俩,便是这种改良版的打躬姿势。

    官场使用已经非常普遍,不过在正式场合一般不用,相差五品以内也不会使用,且在京城公开场合严格禁用。

    就拿谢以勤这个府通判来说,一般只有遇到省里的三司主官才会打躬。

    如果换成性格强硬的官员,遇到谁都不会打躬。这也成了某些官员彰显气节的举动,很大几率会得罪某位大员,但也会因此被人们广为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