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老的话,让后面的村夫村妇们目露希望。

    那族老顿了顿拐杖,厉声喝道:“都听好了!谁也不许出错,要是出了差错,断了粮,你就自己跪死在宗祠里面吧!”

    村夫村妇们连连点头,但是却不敢接话,只是紧张的咽口水。

    然后,那族老开始宣讲明天应该怎么做。

    首先,要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

    祭祀用的两张神码已经备好,第一张印着星科,第二章印着一只金毛大老鼠,撂在一起,夹在神纸夹子上,放在院中后方正中,在这个位置受祀。

    神码前,需要陈放着用香油浸捻的黄、白二色灯花纸捻成的灯花,放入直径寸许的“灯盏碗“,需要用四十九盏,点燃。

    再供熟粮和清茶。

    等到黄昏后,以星斗为目标祭祀,祭祀后,待残灯将灭,将神码、香根与芝麻秸、松柏枝一同焚化,如此,才算祀成。

    村夫村妇不知道这个仪式代表什么,但全都牢牢记住了要怎么做。

    毕竟,这事关未来一年的口粮。

    实际上,这是在以人气作为祭品,借用天上星辰之力,注入鼠壤坟的化作的山神身上,这样,山神就有能力调理基本的山水。

    至于奉上的熟粮,实际上只是人气的载体,而不是祭品的主体。

    这其实是‘郊禘不过茧栗,烝尝不过把握’的道理。

    郊禘所用的祭品,它的角不超过蚕茧、栗子那么大;烝尝所用的祭品,它的角不超过一把那么长。

    用这么小的原因,是因为神以精临民者也,故求备物,不求丰大。

    祭品本质上并不是需要吃你的那些食物或者牲畜,实际上只是作为一个载体,祭品齐备就好了,不要求有数量有多大。

    但这些都不需要民众去记,都是李启一点点安排琢磨好之后,往下分发的。

    甚至那些山神都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都只不过是执行李启的命令而已。

    这边的村子,是祭星之处。

    这片是离县,四十三个村,都是负责顺星,引导天空星辰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