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邦华之策显然不可行,而且大家也明白了皇帝的心思了,这件事是时候结束了。同时也要找个人把责任担一担,否则,皇帝事后算账,大家就麻烦了。

    特别是温体仁,现在特别为刚才自己的表现后悔莫及。

    而且封赏之议已经几天了,该做决断了。否则自己这个内阁辅,在皇帝心中就只残一个无能的印象了。那以后还怎么混?

    想到这里,温体仁不等后继,再次上前说道:“另外,臣还觉的陈新甲之策可行,附议之。”

    边上的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礼部尚书之类的官员,出列也道:“臣等附议。”

    “臣同附议!”

    “臣也附议!”

    一时间,朝堂上,支持朱家军分部开新府,常驻塞外与边关之间地带的官员,占了9o!

    他们齐齐将李邦华无视,扔在一边。

    让李邦华只觉愤懑之气充盈体内,气的火冒直冲脑门,一根筋一作。又脱口而出道:“……边垂之地极大,且苦寒,治理不易。算看山东一地,就能见四海国公治下,积弊不小,纲常颠倒,尊卑不存,体统不在,祖制无为。

    圣人言之,三纲五常。君臣大义,在尊卑,纲纪无存,此为倒行逆施也!四海国公尽用屑小之辈,置大贤于不顾,更兼恶吏横行,巧取豪夺,动辄罚款抄家等等,安能治理新府……?”

    好家伙,这话说的潜台词,先是怀疑朱子龙本体的人品。紧接着,x羞成怒,再怀疑朱子龙的能力啊!

    不过,他这话不同与之前,倒是吸引起了不少文官的心里共鸣。

    朱子龙本体在省内治下,确实是不尊圣贤之道,为他们所不喜。

    所谓,“纲常颠倒,尊卑不存,体统不在”这么算起来的话,放在传统的明朝官员眼中,却是成立的。

    眼见自己这一次的言,隐隐间得到了些许支持。

    李邦华一声长笑,继续吟道:“皇上,臣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便是刀剑加颈,粉身碎骨浑然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一腔碧血,岂会惧些武夫?”

    见其一副我是大明山寨刘胡兰的模样,龙椅子上的天启皇帝一阵无语。

    喃喃自语道:“今天终于看到,明朝忠臣是什么样的了。就的一级中二愤青啊,真是x狗屎一堆!”

    杀一个李邦华很容易,但是真要细算起来,就算是如今,这明朝的大部分文人,心里想的,估计也和李绑华是一个模样的。

    所谓,杀了李xx,还有后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