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这些孩子手上没有鲜花,身上没有华丽的服饰,没有舞蹈伴奏,只有几根羌笛伴奏,就是孩子们的队列也不整齐,可是,当歌声响起时,没人聊天,没人说话,就是马匹也变得异常安静,这一刻,好像时光停滞,天地之间就只剩孩子们的天籁之音。

    最优美的曲调,最动人的歌词,最容易渲染感情的羌笛,再用最真最纯的声音唱出来,极富感染力。

    不仅仅是苏禄可汗听得入迷,就是姚崇、卢怀慎、张九龄等大臣,一个个听得目瞪口呆。

    这一首歌,简直是绝了,绝到最挑剔的人都没法挑刺。

    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现在还是一边寂静。

    “这,这是是什么歌?某还是第一次听到。”姚崇回过神,一脸震惊地说。

    刑部尚书宋景也感叹道:“某也是第一次听到,不过此歌一出,想必很快就能时常听到。”

    这么优美动人又意境深远的歌曲,一经传开,肯定很快就会传遍天下,到时无论是长亭外还古道边,人们送行时都会唱起这首歌。

    不夸张地说,宋景有一个老朋友准备离开长安,到外地任职,听了这首歌,都有种快点学会,送行时给朋友唱的冲动。

    新任礼部尚书沈既开口道:“这应是郑乐正所作的《送别》吧,陛下在苏禄可汗来之前,让几个教坊相互竞争,是左教坊脱颖而出,据说全靠郑乐正所作的新歌《送别》,也因为这首歌,郑乐正担任招待副使,刚刚这首歌,字里行间都是送别之情,嗯,八九不离十。”

    又是郑乐正?

    沈既的话音一落,不少人都把目光投向郑鹏。

    大厉害了吧,这个郑鹏,简直就是全能,好像只要有出风头的事,哪哪都有他,一本《兰亭集》让他名满大江南北,来到长安,成了长安第一点花手,写出《赠薰儿姑娘》这种名流千古的诗,把林薰儿捧上平康坊第一花魁的同时,也让自己的名气水涨船高。

    好不容易消停一点,一辆脚踏车替大唐挽回脸面,这还不算,又有一首叫送别的歌出炉,真是想不了红都难。

    难怪陛下亲自下旨让一个小乐正担任接待副使,虽说资历太低,可凭一首《送别》,足矣。

    张九龄看着郑鹏,眼里也现出几分佩服,不过很快又有几分可惜,郑鹏好像对科举兴致不高,自己也劝过他,可郑鹏根本不听,要不然,他就不会担任乐坊的小官。

    起点太低,成就也堪忧。

    大唐的官员在感叹时,苏禄可汗也被这首歌感动眼圈都有些红了,一脸郑重地对李隆基行半膝之礼:“这份礼物太厚重,臣愧不敢当。”

    这次到长安面圣,大唐是礼仪之邦,每一个动作都有独特的含义,特别是送别这种场合,政治意义更是明显。

    突骑施接受大唐的庇护,又替大唐效力,很多人眼中突骑施就是大唐眷养的打手,指哪打哪,可这首歌,歌意里是兄弟、知己般的送别,对苏禄可汗说,听到这首歌的感动,远比李隆基把心爱的马赏赐给自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