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老七现在孑然一身,来到东海根本就没有带上自己的兄弟,虽然结交了不少民夫,只是随意结交也不知道会不会对自己的以后有帮助,对李君羡与那三千精兵很忌惮,一直以来都是草莽出生,对于这种行伍人本能的很排斥。

    李君羡的话与很少,带着兵就在一旁驻扎着,也不做什么就一直等着出海。

    上官仪开始准备粮食与水源,大海上水源与干粮很重要,在三天后一切都准备就绪,李君羡看着三大框梅子好奇,“你带这些东西做什么。”

    “将军有所不知。”上官仪解释着,“这是一种很酸的梅子,经过几次试验,有不少人在船上久了就会晕吐,以后了这些梅子就会好很多。”

    李君羡也拉出来一大堆辎重,一大堆的兵器,足够每一个人趁手拿一把。

    伍老七熟练地舞动手中的横刀感受重量还很趁手,眼中还是看着三十门火炮架在分别架在三艘大船上。

    上官仪看着大船,“也不知道顾青是怎么做出来了,他像是有出海的经验,这种海船不论是海战还是远航都非常的合适。”

    “可以出发了吗?”李君羡说道。

    上官仪拿出指南针与海图对照着风向说道,“可以出发了。”

    “好!”李君羡带着三千精兵率先上船。

    上官仪对着几个训练出来的水手嘱咐着然后也登上船,一次出海远征带的人不多,一万民夫都带上了,反正船也够大,港口就留下一些书院的学子守着。

    站到大海船的甲板上,上官仪的心情很激动,这是大唐第一批出海远征的人,大声喊道,“放下帆!收锚起航。”

    呼啸的西北风下,几十个书院的学子看着三艘大船驶离港口。

    在这个港口的附近有不少人也在观望着三艘大船离开堤岸,在海中行进的越来越快。

    几个时辰后,上官仪再次回头看去原来的港口只有芝麻绿豆大小,再次看向东方心中带着激动与兴奋,还有忐忑。

    看着指南针与海图,上官仪再次喊道,“转舵三圈!速行军!”

    “转舵三圈,速前进!”隔壁两艘海船也传来了呼喊声。

    三艘大船的方向齐齐朝着东北转了十五度的角度,朝着倭国进发。

    正如顾青所说,在大海上只要茫茫的海水没有参照物,没有方向感,只有靠着手中的指南针才难找到方向。

    李君羡坐在甲板上刚要喝下一口水,一旁的民夫就说道,“这位将军少喝点,在海上水很珍贵。”

    上官仪对有些不理解的李君羡也说道,“李将军,我们指不定要在海上漂泊多少时日,还是省着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