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老三的确是学过,但是只限于死记硬背,而且从他背诵时那平淡如死水的语气,便能知道荆老三对兵法丝毫没有兴趣。

    果然,荆老三承认,他虽是庶出,可是定国公对他的期许远远高过几位嫡出的兄弟。

    从他记事起,定国公便为他广请名师。

    定国公是武将,为了请大儒为他授业,定国公厚着脸皮求上门去。

    而他的骑射,则是定国公亲自教的。

    就连定国公府的世子都没有这个殊荣。

    可惜荆老三不是练武的料,刚刚学会骑马,他便受了伤,虽然没有落下残疾,但他有了心理阴影,从此再也不肯骑马。

    定国公对其他几个儿女非常严厉,哪怕是对最小的女儿也不假辞色。

    但是对于荆老三,定国公却展现出他慈父的一面。

    但凡是荆老三提出的要求,定国公从不拒绝。

    荆老三说他不想骑马,也不想学武功了,定国公虽然很不高兴,但最终还是答应了。

    但是却要亲自教他学兵法。

    用荆老三的话说,那简直是生不如死。

    他对兵法没有一点兴趣,为了应付父亲的提问,他只能死记硬背。

    好在定国公后来也发现他志不在此,这才没有再逼着他学下去。

    从那以后,定国公终于死心了,不再硬逼着他学骑射学兵法了。

    与读书一道,荆老三也没有多少天赋,但他出身好,又得遇名师,加之他很用功,勤能补拙,他十几岁考上秀才,若不是迁都后科举暂停,他现在很可能已经是一位举人老爷了。

    至于他自己的身世,荆老三只知道他和其他兄弟不一样,他虽然记在国公夫人名下,但他实为庶出,他出生时姨娘便去世了。

    他小时候曾经问过定国公,他想去给姨娘上坟,定国公说姨娘葬在边关,离得太远。

    后来,他长大了,知道在这府里,有的话能说,有的话不能说。

    比如他想给姨娘上坟这种话,就是要烂在肚子里,永远都不能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