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秦扶清中举,钱鑫没有一日不暗爽的。暗爽自己眼光独到,能一眼相中秦扶清这块璞玉。

    先是送画替秦扶清长脸,后又承接改造青楼之事宜,全安溪县能做到的当然不止他一人,可为何独他一人做到如此地步?

    还不是因为他钱家的势要来了!?

    钱鑫从商几十载,见过多少人在商海中沉浮,有人出身低微,白手起家,靠两条腿一根扁担,便能把摊子越做越大,可有的人同样出身,同样起点,二十岁时是个卖糖水的,八十岁还是个卖糖水的,到他儿孙时,依旧是那么根扁担,两条腿。

    人嘛,都是吃五谷杂粮,一日两三餐长大的,像他这样的商人,即使做到了家财万贯,在权贵世家眼中,依旧跟街头挑担子卖糖水的没什么区别。

    钱鑫家中资产积攒了两三代人,到他这一代,总算完成了从糖水扁担到开铺子的跨越。可老话说得好,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

    世代为商,若无进取,又和祖祖辈辈都是卖糖水的有什么区别呢?

    钱鑫有自己的生意经,他认为想要挣钱,眼光一定要长远、毒辣。

    舍小利而取大利。

    一直以来,他都是如此做的。

    小小的当铺,让他经营成安溪县数一数二的铺子,什么权贵世家都要从他这里过眼看珍宝,人脉是一方面,会来事也是一方面。除了当铺,他家中涉及的粮米漕运生意,也都是钱鑫精心考虑后决定让三个儿子练手的。

    如今开什么瓦子,则是另一种投资,他并不觉得把青楼改成瓦子有什么区别,都是靠女子挣钱,在他一个生意人眼中,一些青楼出身的女子,在外头外头露面,做的是卖色还是卖艺,差别不大。

    可读书人的想法,怎么能是他想明白的呢。

    钱鑫只知道,秦扶清所想也是县令大人的风向标,既然青楼生意不好做,那换做瓦子也一样。

    光是前期改造投资,钱家就已经砸进去几千两银子。

    最主要的五家青楼要改换风格,要把整条花街打造成一体的游玩巷子,这其中要下的功夫可不小。

    不过等秦扶清中举的消息一传回,钱鑫知道,就算再投几千两,这些银子全打水漂了,他钱家依旧稳赚不赔!

    秦扶清中举回家以来,一共见过钱鑫两次,其他时候也会被钱鑫邀请,虽然他并不是每次都有时间应约,可钱鑫总能找到各种理由给他送些东西,拉近距离和感情。

    就比如秦扶清廊下笼子里的画眉。

    秦扶清从少年思春中勉强挣扎脱身,带着秦行马不停蹄赶往瓦子,在那里看见了正在监工的钱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