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江湖客至少都是的修为,不是寻常之人,也就相当于,于是脚步声音可大可小,伸缩有序。

    丁耒率先与俞大猷并肩,感受着俞大猷源远流长的仪态,十分佩服,俞大猷更加高深莫测了,他现在经历了大起大落,更是隐窥造化。本来他就是大明的全才,也是历史上公认的大明杰出人物,戚继光甚至都在他后头,这就说明了,俞大猷此人非同小可,抛去了愚忠之后,现在的他洗心革面,如世间一潭清泉甘露,外圣内王!

    丁耒现在要做到外圣内王,或者内王外圣,其实还差一点,他现在顶多是一个谦谦君子,要成为圣贤,需要有阅历,更要有品格,再就是本事。

    阅历他不算多,甚至方才经历,十七年岁月,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对五十多岁的俞大猷而言,却是小了不少,也稚嫩异常。

    并肩走过,破云见雾,密林逐渐褪去,换上的是一片空地,草坪四起,夹杂着阴阴冷风。

    眼前,一扇巨大的阔门,遥遥而立,四下都是群笼栅栏,修筑得不算高,但贵在精细,上方带着尖锐突刺,凛冽如刀锋,肆意如冷松。

    栅栏竟围了将近半里的距离,呈现一个圆形,这在石微眼中,早就窥探出来。

    而丁耒的眼神已经不如石微,他却是由心感应,他的心灵已经圆润无瑕,隐约周围的风,都似乎化作了心灵的探索。即便圆润,他却也没有达到了“灵觉”程度,这顶多是一番感应,不能概述,甚至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感受。

    众人潜伏在草丛里,几乎都是贴着草丛和密林之间,看着远处,门户之前,把守的人看起来不多,只有寥寥十余人。

    这十余人都是无精打采,显然是长期没有训练,加上入夜煎熬,这才昏昏欲睡。

    俞大猷作了个手势,丁耒应声而出,随后是石微、厉飞、木宁、叶晓红、古博几人,其余的接近五百的队伍,都潜伏在草丛里,等待俞大猷发号施令。

    其实现在是在探索阶段,他们要弄清楚里面的状况,必须先深入其中,找准方位和人数,从而全满打击。

    兵法有云:“常胜之军,知己知彼。”

    也有说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现在俞大猷出面,就是要先领会这里的情况,从而趁势发威,一网打尽。

    俞大猷先是出来,走入官道,大步流星,像是一个精气神饱满的中年人。

    而身后是丁耒,同样意气风发,年轻态的气势,隐隐压制住后面几人,似乎除了俞大猷,他就是核心,就是主干。

    本来无精打采的十几人,突然悚然,不知怎的就发现了好几人出现。

    他们连忙施戚家刀,阻拦而来:“你们是什么人?”

    “我乃是俞大猷,你们将军可是认识我的!”俞大猷大声道,他丝毫不避讳,因为他现在就要名正言顺,好像是戚继光要拱手让他,跟他联合一般。

    见这老人如此精神抖擞,气势如山,这几人都狐疑起来,为首一个男子道:“俞大猷?不是在坐牢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