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鸿门宴【第二章】(3/5)
这是一个文人士子的时代,而正因为是文人士子的时代,大明朝才会日益虚弱。
数百年的后世,以及他所熟知的满清之时,无论文人或是所谓的砖家们,他们都无法影响到朝廷的最终决策,后世的喷子多了,可有能更改最高层决策意志的能力?
不能,无论喷子再如何能说会道,都无法影响最后决策,而这个时代却是可以!
刘卫民相信,一旦他将如何忽悠南洋诸国事情说了出来,最迟不会超过一个月,整个天下人人皆知,不出半年,苏禄、安南必会出了乱子!
苏禄还好一些,都是些什么不懂的土著王,安南却不同,安南传承了大明朝的儒家文化,尽管忠于黎氏的臣子被郑家清除了许多,郑家执掌大权时,名下文武也都是些见利忘义之人,但这不代表就无人不明白“土司制”对安南的伤害。
有些事情可以去做,甚至睁眼说瞎话,但却不能光明正大的满世界去说,而屋中坐着的恰恰就是些大嘴巴之人。
他不愿谈及任何关于南洋之事,他不愿大明朝根基不稳时,南洋出现任何意外,只是他没想到李茂才会说出这么一句来,抬眼看向眼前极为消瘦老者,沉默稍许……
“若不牵扯了大明朝国家利益,小子可以回答长者一些疑惑不解。”
话语刚落,一屋人全都挺直了身体,脸色也极为严肃了起来。
李茂才双手拢入衣袖,双目却缓缓闭上,数息后才一脸淡然看向刘卫民双眼。
“二月,山东大震,毁坏房屋无数,灾民、饥民无数,朝廷数败,贼子数攻曲阜,曲阜岌岌可危,陛下令公主领兵平叛……”
“小民不敢肆意置评公主,小民只想知晓……刘驸马何日可平乱?”
刘卫民沉思片刻,抬眼看向对面南方一众官吏,神色不平不淡。
“何日平乱?”
“小子有一事相问长者,数十万民众因何而乱?”
“山东大震,毁民房无数,百姓无所食,故而衮州民乱。”
“平乱较易,反乱者闻香教、白莲教匪众为首,无所食饥民相附尔,斩其主乱者,赈济数十万无所食百姓,民乱自平!敢问长者,当如何赈济衮州、东昌、济南三府数十万近百万饥民?”
“朝廷当遣能吏,肃整山东吏治,当开仓以赈济百姓!”
“也就是说……平乱之本乃钱粮不足,长者是这个意思吧?”
刘卫民点了点头,说道:“一石粮食一百二十斤,一丁之人一年当食三石之上。”
“山东二月大震,灾祸初起,官吏赈灾及时,并不会影响了秋收之粮,赈灾不力,兵灾一起,三府之地即一年无粮可收,数十万即成为民乱之源,赈灾平乱则需数百万石粮食。”
数百年的后世,以及他所熟知的满清之时,无论文人或是所谓的砖家们,他们都无法影响到朝廷的最终决策,后世的喷子多了,可有能更改最高层决策意志的能力?
不能,无论喷子再如何能说会道,都无法影响最后决策,而这个时代却是可以!
刘卫民相信,一旦他将如何忽悠南洋诸国事情说了出来,最迟不会超过一个月,整个天下人人皆知,不出半年,苏禄、安南必会出了乱子!
苏禄还好一些,都是些什么不懂的土著王,安南却不同,安南传承了大明朝的儒家文化,尽管忠于黎氏的臣子被郑家清除了许多,郑家执掌大权时,名下文武也都是些见利忘义之人,但这不代表就无人不明白“土司制”对安南的伤害。
有些事情可以去做,甚至睁眼说瞎话,但却不能光明正大的满世界去说,而屋中坐着的恰恰就是些大嘴巴之人。
他不愿谈及任何关于南洋之事,他不愿大明朝根基不稳时,南洋出现任何意外,只是他没想到李茂才会说出这么一句来,抬眼看向眼前极为消瘦老者,沉默稍许……
“若不牵扯了大明朝国家利益,小子可以回答长者一些疑惑不解。”
话语刚落,一屋人全都挺直了身体,脸色也极为严肃了起来。
李茂才双手拢入衣袖,双目却缓缓闭上,数息后才一脸淡然看向刘卫民双眼。
“二月,山东大震,毁坏房屋无数,灾民、饥民无数,朝廷数败,贼子数攻曲阜,曲阜岌岌可危,陛下令公主领兵平叛……”
“小民不敢肆意置评公主,小民只想知晓……刘驸马何日可平乱?”
刘卫民沉思片刻,抬眼看向对面南方一众官吏,神色不平不淡。
“何日平乱?”
“小子有一事相问长者,数十万民众因何而乱?”
“山东大震,毁民房无数,百姓无所食,故而衮州民乱。”
“平乱较易,反乱者闻香教、白莲教匪众为首,无所食饥民相附尔,斩其主乱者,赈济数十万无所食百姓,民乱自平!敢问长者,当如何赈济衮州、东昌、济南三府数十万近百万饥民?”
“朝廷当遣能吏,肃整山东吏治,当开仓以赈济百姓!”
“也就是说……平乱之本乃钱粮不足,长者是这个意思吧?”
刘卫民点了点头,说道:“一石粮食一百二十斤,一丁之人一年当食三石之上。”
“山东二月大震,灾祸初起,官吏赈灾及时,并不会影响了秋收之粮,赈灾不力,兵灾一起,三府之地即一年无粮可收,数十万即成为民乱之源,赈灾平乱则需数百万石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