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合理。

    韩资让心里毛毛躁躁的,想听阮小五所说的手段。

    阮小五呵呵笑了笑,继续吃肉,很快,嘴角都是油,垫了垫肚子,这才歪着脸像是回忆似的说了起来“刚才说到……”

    “小哥在大宋的开封府,也能用手段威胁我韩家……”韩资让给起了个头。

    阮小五立刻想起来了,顺着说下去“我家少爷进士及第之后,在皇城做官的时候是直秘阁。”说完对韩资让眨眨眼。

    “了不起!”韩资让奉承道。

    心中却不屑一顾。

    直秘阁是什么官,韩资让当然清楚,小官而已。不过直秘阁属于皇帝身边的馆阁之臣,权力不大,官阶很小,但是话语权很高。属于天子近臣。

    可他闹不明白,为何阮小五会如此自信?难不成大宋的直秘阁和辽国的直秘阁有何不同?

    很快,他就明白了,大宋的直秘阁和辽国的直秘阁根本就没有任何区别。

    阮小五道“我听我兄长说过,我家少爷当初在直秘阁做官的时候,启奏过陛下,直秘阁承担编写辽国和西夏国的史书……”

    “哎,等等。”韩资让一头雾水,不解道“你们大宋想要编写西夏和辽国的史书,这岂不是胡说八道吗?”

    “就是胡说八道啊!”阮小五鄙夷道“当初我家少爷说了,不用都按真的来,道听途说,隐秘的传言,甚至胡乱编写都行。反正西夏和辽国知道了,都没用。西夏文和契丹文,自己国家的人都没几个认得,要是同样是汉子编写的史书,辽国和西夏的史官写的和大宋直秘阁编的史书,后人肯定会相信大宋的版本。”

    韩资让听的满头大汗,还能这么来?

    “你别不信,我家少爷说了,这叫文化碾压。辽国史官编写的史书,咱们要是认准了是野史,就绝对没有问题。有本事你们用自己的契丹文编写史书,可我家少爷说了,契丹文连辽人都不认得,造出来就是个面子工程。而你们用我中原汉字编写史书,真的假的,不是你们说了算,决定权在我们手里。只要过个百八十年,将这些书往辽国和西夏一送,估计辽人和西夏人都分不出,哪个是真的,那个是假的。”

    契丹文和西夏文都面临了一个巨大的问题,字太繁琐,无法普及。

    别说普及了,就连认字都非常困难。

    这两种文字是按照汉字的结构来造字的,但是不同于日文,将汉字拆开来造字。而是契丹文和西夏文往复杂了去造,几乎没有一个字少于二十个笔划,甚至四五十个比划的字都有,这种文字,谁能认得?

    估计造字的人,最后也晕了。注定不可能被普及使用。

    所以,辽国和西夏国哪怕都为了面子,造出了自己国家的文字。

    但是平日里,使用的文字还是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