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朱祁镇无奈的事情,他就与很多一大

    批老顽固一起走进历史。

    时间将他们一起淘汰了。

    而且这也是唯一的办法。如果朱祁镇借助手中的权力将不成熟的思想强行规定为官方思想,其中反噬会他死后来的分外猛烈。

    世界上大多少事情都是有规律的,顺应规律,事半功倍,逆之,则则难度加倍,很容易失败的。

    这是朱祁镇对未来的安排。

    他一直觉得大明如果一直这样走下去。未来可期。甚至会将整个社会的科技发展提早个好一两百年。

    但是朱祁镇此刻忽然发现,他想的未来,或许不是太子心中说想的未来。

    更让他难过的是,未来并不是在自己手中,而是在太子的手中,时间已经厌恶他这个老头子了。

    纵然他而今权力滔天,也不过越到几十年之后,去惩罚不听话的儿子。

    就好像太祖皇帝不能来惩罚他一样。

    他忽然觉得,他这些年一直锻炼太子的能力。但却忘记了与太子沟通思想,此刻他不知道,未来太子会走向何方,是不是见工商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而且在大明岁入之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高,就将屁股从地主士绅这边,坐在工商业主这边。

    朱祁镇细细分析太子的支持,却发现了大量海商。如果说大明士大夫是基于祖制才支持太子的,而太子身后的大量海商,却很能说明问题了。

    其实,这也是朱祁镇安排。

    毕竟大明在南洋的征服最大的受益者不是别人,就是这些海商,大明军队为这些海商打倒了敌人,开拓了市场,甚至一路从南洋到印度,都是大明商人的地盘了。这其中代表的不知道多少金钱。

    而且海商本来还牵扯着沿海不知道多少商人的力量,这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他们拥有了财富,自然要找政治上的代言人。

    朱祁镇对此早已预料。

    甚至是有心理准备的。

    毕竟政治就是将敌人做少,自己人做多。

    商人既然有实力,就应该被大明朝廷纳入,分与一些权力,长治久安。但是完全倒向商人那边,却是完全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