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他被王安石抓住了鸡脚。

    贪污!腐败!结党!

    一击三连,祖无择名声尽毁,贬为忠正军节度副使——在大宋,一个待制重臣,被贬某某节度副使,基本就是宣告天下:这个人罪证确凿,而且皇帝很生气,只是看在士大夫的体面上,才没有重罚。

    而跟着祖无择一起消失在朝堂上的还有自大宋开国以来的两个陋习。

    一个是,翰林学士给人写拜除制词的润笔陋规——旧制,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写内外制词,都有润笔。

    一般,翰林学士是一道制词两百贯,中书舍人一百贯。

    祖无择被贬后,学士院里的翰林学士和都堂的中书舍人再也不收润笔了。

    另一个跟着消失的则是,开国以来的科举,新科进士们给皇帝献的谢恩银。

    是的,你没有看错!

    在熙宁之前,新科进士们,在释褐的那一天是要给皇帝献谢恩银的。

    也不多,一个人一百两,童叟无欺。

    于是三年一次科举,每次录取两三百的进士,皇帝可以借此拿到两三万两白银,可谓美滋滋。

    而外戚们就更美了。

    每到这个时候,就是他们发财的机会。

    献给皇帝的谢恩银,自然不能成色太差——这位新科进士,您也不想,您的银子因为成色太差,而被官家惦记吧?来,我这里有成色十足的官银,都打着左藏库的戳呢!

    按下这个手印,您就可以拿去献给官家了。

    要的利息也不多,一年三五成。

    你要问,要是借不起,还不清怎么办?

    傍富婆呗!

    汴京城里有的是富商,愿意花个大价钱,给自己的女儿,选个进士夫婿。

    放榜那天,只要有人喊一声:中了。